諮詢
首頁公開資訊本國新聞

緬甸 Myanmar

經濟制裁緬甸 歐美國家陷兩難

2021-05-07

緬甸自今年二月一日爆發軍事政變至今已三個月,國際組織、人權團體、歐美國家紛紛譴責,陸續對緬甸實施制裁措施,東協國家亦緊急在四月二十四日召開東協領袖會議,通過要求緬甸應立即停止暴力,相關各方應展開建設性對話等「五點共識」,惟各方行動迄今均未獲緬甸軍方正面回應。關切人士呼籲歐美國家應擴大對緬經濟制裁範圍,包括中止給予普惠關稅待遇(GSP)。然依過去歐美經驗,全面經濟制裁將傷害歐美企業及緬甸人民,更加迫使緬甸軍方靠向中國大陸。在人權與經濟間,歐美國家應如何取捨,已陷入兩難。

緬甸軍方自政變以來,軍民對抗擴大,導致生產停擺,外資撤離或觀望,重創緬甸經濟。數個國際經濟預測機構紛紛調降今年緬甸經濟展望,從政變前預測成長率可達約百分之六,政變後已大幅調降至低於百分之○點五或甚至負成長。

各界原看好緬甸在疫情趨緩後經濟迅速回溫,尤其過去兩年美中貿易衝突導致外資企業遷移或擴大在緬甸投資廠房,帶動出口與內需雙雙成長,然在政變動亂及國際制裁聲中,未來數年經濟展望堪慮。

截至四月止,加拿大、美國、歐盟、英國等政府陸續提出譴責,並發布各項制裁措施,主要內容包括:發布制裁清單(包括緬甸軍方或相關聯之個人、企業、實體等);凍結前述個人或實體在該國資產;停止核發清單所列個人入境及旅遊簽證;禁止國內個人、企業與實體直接或間接提供可用資金給清單所列對象及進行商務往來。

美國拜登政府自二月十一日起,陸續發布行政命令,包括凍結資產及發布旅遊禁令等。三月二十九日,美國貿易代表署進一步宣布暫停與緬甸於二○一三年簽署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的所有合作關係,然該項宣布僅係停止美、緬在TIFA下之官員往來與召集會議等,並非停止美緬雙邊貿易。

此外,美國國會將檢視明年對緬甸是否繼續授予GSP,將緬甸軍方打壓工會和勞工行為納入考慮。如果拜登政府決定限制美緬貿易或中止GSP,同時管制美商與緬甸商務往來,將對緬甸軍方造成重大打擊。

因應緬甸自二○一一年起推動政治經濟改革,歐盟二○一二年將緬甸列為授予優惠待遇對象,自二○一四年給予緬甸輸歐全商品(武器除外)免關稅優惠。美國則在二○一一年前國務卿希拉蕊赴緬進行歷史性訪問後,宣布逐步放寬一九九七年實施經濟制裁,最後在二○一六年歐巴馬總統在白宮接見翁山蘇姬後確定授予GSP。

美歐國家關稅優惠促成近年外資進駐緬甸投資設廠,逐漸帶動歐美品牌將部分供應鏈移轉至這東協最年輕的新興經濟體。未來如擴大對緬制裁範圍,將對軍方希望振興疫後經濟及減緩外資撤出,造成強大殺傷力,但同時亦將衝擊歐美企業商業利益,造成大量緬甸工人失業,以及軍方將尋求中國大陸經濟奧援而更加「親中」。

 

資料來源:徐遵慈(2021)。經濟制裁緬甸,歐美國家陷兩難。取自:聯合新聞網,產經新聞(2021年05月07日)。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39/543950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