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CPTPP的美國提出新經濟框架
西村博之:美國開始構建圍繞印度太平洋的經濟框架。目的是填補川普政府退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造成的空白,力爭在供應鏈對策、重要技術的出口管理及數位領域的共同規則方面,與各國達成一致。不過,也有國家警惕這將加劇中美脫鉤,日本從中協調也有可能成為關鍵。
想削減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提出的構想是「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為了推銷這個經濟框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戴琪11月訪問了日本等亞洲各國。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訪問了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一直在做準備工作。
這個構想的內容大多針對中國。其中包括削弱供應鏈的對華依賴,加強出口管理,防止重要技術外流。在數據及人工智慧(AI)的利用上,討論共同規則,在中國加強攻勢的基礎設施領域也將開展合作。不過,框架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確。日本政府的相關人員懷疑「構想根本不成熟」。
美國加快提出構想的背景是中國的攻勢。美國以外11個國家發起的CPTPP,9月份中國大陸、台灣申請加入,12月13日,韓國也表示要加入。2022年1月,由中國主導、15個國家加盟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將生效,如果美國繼續缺席,整個地區的經濟秩序將發生改變。
雖然美國國內反對貿易協定的聲音強烈,但拜登政府不得不採取一些應對措施。新的框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構想的內容並無新意。比如:強化半導體等的供應鏈,日美澳印「四國集團」一直在做,數位領域的共同規則在區域內也有多個先例。
在支援基礎設施方面,美國提出了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返更好世界倡議」,已在七國峰會(G7)上決定合作。可以説這次美國構想的主要目的是將區域內的多項措施放在一個框架之下,並推廣到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
有的國家左右為難
不過,也有很多國家為選擇中國,還是美國而焦慮。比如:美國所説的出口管理雖然針對的是尖端技術,但如果過於嚴格,將給對華貿易多的國家造成打擊。
據説有亞洲國家的貿易負責人提出「期待日本充當與美國協調的角色」。希望儘量鎖定出口管理對象等,防止不必要的對華脫鉤。
最初的CPTPP是增加對美國市場出口的期待促進了各國的加盟。新的框架也需要「糖果」。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訪問馬來西亞時,訪問了因新冠疫情而臨時關閉的當地半導體工廠,表示將幫助穩定供應鏈。如果國外的投資增加,亞洲各國總是歡迎的。
對基礎設施的支援也是如此。比如在通信領域,缺乏資金實力的國家雖然擔心數據被竊取等,但仍購買了便宜的中國設備。如果美國能夠支援這些國家建立安全的基礎設施,將吸引他們加入新的框架。
也有人潑冷水。美國國務部前顧問、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史考特·米勒(Scott Miller)表示「美國的企業、農民和勞動者想要的是出口市場」,指出不伴有關稅談判等的框架不會取得成果。
另一方面,日本經濟産業研究所副所長渡邊哲也表示,美國參與亞洲事物本身就有很大好處。「為了保持與中國的平衡,日本應該利用一切機會」。
中國持觀望態度。但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宋國友給英文版《環球時報》投稿諷刺地表示,美國為了讓各國加入經濟構想總是費勁口舌,卻總不見有實際的投資。
拜登政府為了2022年11月的中期選舉,急於取得成果。日本也要硬著頭皮應對。
來源:西村博之(2021)。退出CPTPP的美國提出新經濟框架。取自:日經中文網(2021年12月21日)。https://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47057-2021-12-21-05-00-00.html?st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