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評估與CPTPP會員國農產品貿易:互補多過於競爭
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普遍被認為對國內整體經貿發展具有正面效益,不過,農產品開放議題仍受關注,擔心放寬農產品進口限制,會讓農民受傷。農委會國際處長林家榮今(10)日表示,我國與CPTPP各會員國農產貿易互補程度高,不少進口品項都是臺灣高度仰賴進口的項目,未來加入CPTPP對我國農業衝擊有限。
台灣歐洲聯盟研究會、台灣國際法學會、台灣金融研訓院今日舉辦「台灣申請加入CPTPP與農業開放」座談會,林家榮在與談中說明2020年我國與CPTPP11個成員國農產貿易情形,出口15.7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出口比重32.1%,進口41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進口比重26.7%,主要進口農產品項目有牛肉、奶粉及粉塊、酒類、蘋果、棕櫚油、鮭魚等。
林家榮表示,這些主要進口農產品是臺灣產量少或沒有生產,為高度仰賴進口的品項,除了自越南、澳洲進口的少數農產品具有競爭關係外,多數農產品為互補關係,因此他評估加入CPTPP對臺灣農業影響有限。
在11個成員國中,臺灣自日本進口8.5億美元農產品最多,項目有酒類、蘋果、海扇貝、牛肉;其次紐西蘭8.1億美元,進口奶粉奶塊、牛肉、奇異果、羊肉、乳酪;第三為澳洲6.7億美元,進口牛肉、羊肉、闊葉樹、鮭魚、小麥。
農委會認為加入CPTPP為農業轉型與外銷帶來契機,轉型包括農業相關法規與制度的轉型,以及市場開放,林家榮表示,為了加入TPP、CPTPP,105年至107年修訂了植物品種及種苗法、農藥管理法、遠洋漁業條例、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漁業法等5項與農業相關法規,已做好充足的準備。
農業部門看待加入CPTPP,「已經不是從防守或悲觀的角度看待」,林家榮說,沒有悲觀的權利,臺灣就是必須加入區域經貿協定,農業部門不可能置身於外,應該更積極、更前瞻,與農民一起努力角度,讓臺灣的農產品能因此契機出口得更多。
排除受COVID-19影響的2020年,林家榮以2015年至2019年的臺灣農產品出口為例,5年內農產品出口增加20%,增加新臺幣300億元的出口,此成長力道若再加上CPTPP的關稅效益,即毛豆、香蕉、鳳梨、蝴蝶蘭、鮪魚等臺灣主力外銷農產品可享優惠關稅甚至是零關稅,因此可以期待加入CPTPP後5年,在關稅減免的情況下,可帶來200億元的優惠,因此預期農產品食品外銷金額可望增加500億元。
至於少部分可能因為加入CPTPP受衝擊的農產品,林家榮說,穩定農民收入是農委會的目標,農委會將透過7大對策因應衝擊,並適時提供穩定價格與救助措施,確保農民收入不受影響,除了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外,還有各種中長期專案計畫,用於農業相關產業的結構調整與升級。
來源:陳儷方(2021)。農委會評估與CPTPP會員國農產品貿易:互補多過於競爭。取自:農傳媒(2021年12月10日)。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72022